Kairbon'Blog.

从996中思考的一些东西

字数统计: 1.4k阅读时长: 4 min
2021/01/21

今天看奇葩说,有一道辩题非常有意思,叫做下班后的工作信息我要不要回?双方辩论的非常激烈,各抒己见,其中欧阳超无厘头的梗和席瑞的对工作中权力结构的反思(还有接吻拿手机- -)让我印象颇深。但结辩后,薛教授和刘教授在讨论时将话题引伸到996工作制去类比这一点让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,随拿起电脑敲下了一些思考。

首先薛教授提到了哲学(法学?)中的应然与实然的概念。通俗理解,“应然”指事物应当发展到的样子,按照理性的演绎推理。“实然”指事物实际发生的样子,或者叫客观的对事物的描述。薛教授说完后刘教授拿996工作制来和这道辩题作类比。讲到其实反抗这种工作制或对其不满是人的本性,我们想要更合适于当前社会生产力的上班工作制,比如955。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“应然”,是合理的。但是落到“实然”的时候,就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问题。比如现在的市场机制,如果自己公司不996,但其他公司996,假设相同水平公司每人日工作产出相等,那么996的公司必然产出更多,955公司就活不下去。所以955也只能跟着变成996才有市场竞争力。所以我们没办法去要求公司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,因为公司也要活。我们可能更希望有更上层的力量来介入制定一些游戏规则,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一些改变。因此也需要一些“信使”去向大家告知这些“应然”。
刘教授讲的非常委婉,但确实很实际。尤其是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,对996应该有挺多的想法,当然我也是,之前最惨的时候每天加班到半夜一点坚持了好多天。不过公司并没有限制要求996,只是大家都不走,你自己也不好走,而且手头的事情也没有处理完。算是吃过996的苦啦。可能局中人确实也过得糊涂,当时还觉得自己工作效率低,自我pua了好一阵,现在看到这个也算是触发了一些思考。

首先我想先对节目里的观点做出一些延续。目前其实也有很多对于996的控诉(主要是程序员),比如996ICU,pdd事件,还有个人wb上的吐槽等,可以看到其实很多人其实在为这种“应然”做出努力,然而我似乎发现,这些批判的主体都是各大公司。以上面观点来看,其实也许我们施加的压力放错的对象,但是我想说上面的力量也不是那么好处理。首先我应该可以肯定,所有996公司的工作规定都是在劳动法法律限制内的,但为什么还是996呢?其实还是上有对策,下有方案。各公司的法务和公关还有内部的hr团队都会为996做相应的铺垫。就比如说某电商巨头,是可以早下班(按照八小时工作制),但迎接你的可能就是每季度的低绩效,就涉及到个人的工资。因此个人不得不为了这些更加奋斗。当然也主要是上行下效带出的一种风气,不服从管理就低绩效。公司的目标就是利润,这一点没有问题,因此为了追求最大化利润,提高生产力和压缩成本确实是一件合理的事情。如果我是管理者的角度,我也会这样干。所以这点上就单纯的和企业的文化和氛围有关了,从上面角度出发没有什么立场去为这种事情下一条规定。

除此之外,我们目前还是处于大力发展经济阶段,从上面考虑的话公司之间激烈竞争其实是喜闻乐见的,因为这很明显就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优势,民营企业主动性非常高,生产力才能快速增长。那就更没有什么去强制的必要。

因此目前来看,996不仅会存在,而且可能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。因此我不由得又从个人出发,有了一些思考。首先996公司一般给的多,这是比较公认的,但是也不适合长期待,因为除了工作,我也想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乐趣。但是年轻时人又有对物质生活有比较高的追求,而且年轻时候也适合去拼一拼,所以这就把问题划分成时间段的问题的,因此目前的初步规划就是先在压力比较大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,有一定经验和经济基础后,去更好福利的公司去工作。三四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跳槽时间段,因此初步规划就是这样,毕业去压力大的公司待3-5年,跳槽到福利和平台比较好的公司。最后有机会的话去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——创业。

CATALOG